18611095289

article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ELI-SPOT 及其应用

ELI-SPOT 及其应用

更新时间:2013-06-19点击次数:1360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原理
ELI-SPOT,即斑点ELISA,是利用酶标板作反应容器进行的酶联免疫反应。其基本原理与ELISA相同。首先用捕获抗体包被反应板,封闭后,依次加入待检标本、生物素化检测抗体、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-碱性磷酸酶及底物,阳性结果出现斑点显色,利用倒置显微镜进行斑点计数。其优势在于可在与体内(活体条件)极接近的条件下,在体外对细胞分泌成分(如细胞因子、Fas等)进行追踪研究。
几点说明:
l        反应板:ELI-SPOT所用的反应板可以是PVDF膜包被好的,也可以是普通酶标板。如用普通酶标板,需用特制的琼脂糖底物溶液。因此,ELI-SPOT又可分为PVDF法和琼脂糖法。
l        待检标本须制成单细胞悬液,细胞经适当诱导剂刺激后产生相应的因子。
l        细胞诱导方法:细胞诱导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。如果细胞诱导过程是在抗体包被的反应孔内进行的,即为直接法;如果细胞诱导过程是在24孔板或烧杯中进行的,即为间接法。采用直接法还是间接法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:待分析细胞的类型。‚预期的能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数。如果预期的可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量少,建议使用直接法;如果可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量特别高,用间接法。
l        诱导剂及诱导时间的选择:与待检因子种类相关,参照下表(厂家提供,仅供参考)
待检因子
样本来源
诱导剂
诱导时间
检测用细胞量
Human IL-2
PBMC
PMA, Ionomycin
10-15 hours
5x104-1x105
Human IL-4
CD4+ T细胞
PMA, Ionomycin
10-15 hours
2x105-2.5x105
Human IL-6
PBMC
LPS
10-15 hours
1x104-2.5x104
Human IL-10
PBMC
LPS
20-24 hours
2x105-2.5x105
Human IL-12
PBMC
LPS
Overnight
1x105-2.5x105
Human IFN-γ
PBMC
PMA, Ionomycin
10-15 hours
2x104-5x104
Human TNF-α
PBMC
LPS
10-15 hours
2x104-4x104
Human Fas L
PBMC
Anti-human CD3
(B-B11), IL-2,
/ PMA,Ionomycin
3days,10-15 hours
3x105-4x105
Murine IFN-γ
PBMC
PMA, Ionomycin
10-15 hours
2x104-5x104
Rat IFN-γ
PBMC
PMA, Ionomycin
10-15 hours
2x104-5x104
Rat TNF-α
Rat splenocyte
LPS
10-15 hours
2x104-4x104
 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ELI-SPOT 操作步骤
APVDF
1. 96孔PVDF包被板经70%已醇处理后,用捕获抗体进行包被。
2. 单细胞悬液(含适当诱导剂)加入反应孔内,孵育(直接法);如用间接法,细胞在24孔板或烧杯中诱导后,取适量诱导过的细胞悬液加入到反应孔内。
3. 倒掉细胞,加入生物素化检测抗体,孵育。
4. 加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磷酶。
5. 加入BCIP/NBT底物,形成斑点。
B:琼脂糖法
1. 用捕获抗体包被酶标板。
2. 单细胞悬液(含适当诱导剂)加入反应孔内,孵育(直接法)。如用间接法,细胞在24孔板或烧杯中诱导后,取适量诱导过的细胞悬液加入到反应孔内。
3. 倒掉细胞,加入生物素化检测抗体,孵育。
4.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碱磷酶。
5. 加入琼脂糖底物溶液,形成斑点。
 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ELI-SPOT 检测单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意义
细胞因子是一类由白细胞和其它一些细胞产生的,可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。大多数细胞因子是生长或分化调节因子,通常在造血系统中发挥作用,同时发现其在脑、肌肉和内分泌器官间也存在相互作用,另外,还能诱导细胞凋亡。在一些疾病中,如急性炎症、血液病、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常见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。
在单细胞水平进行细胞因子的监测提供了zui接近“原位”环境的,即zui接近体内条件,观察细胞因子产生的方法。这正是ELI-SPOT方法的特性。它可使科研工作者在体外进行与体内环境相似的研究。利用这一方法,可跟踪细胞因子的产生、跟踪疾病进展、调整临床治疗策略、防止病情恶化以及致命后果的发生。
 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ELI-SPOT应用
1. 在自身免疫脑脊髓炎疾病研究中,给大鼠注射干扰素β后,可显著隆低可产生干扰素γ的细胞的数量。(1)
2. 进行免疫基因肽疫苗的评价。(2)
3. 接种途径效果的评估。(3)
4. 研究TH1/TH2 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方式以及由一个亚群向另一个亚群转换的情况。(4,5)
5. 成功检测黑色素瘤中肿瘤活性T细胞数量。(6)
6. 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IFN-γ、IL-10分泌性T细胞的研究。(7)
 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参考文献:
1. Ruuls, S.R. et al., 1996  J. Immunol. 157:5721
2. Kulane, A. et al., 1997  Acta Tropica. 68:37
3. Ibsen, M. W. et al., 1997  Scand. J. Immunol. 46:274
4. Gabrielsson, S. et al., 1997  Allergy. 52:860
5. Elaghazali, G. et al., 1997  Clin. Exp. Immunol. 109:84
6. Scheibenbogen, C. et al. 1997  Int. J. Cancer 71:932
7. 侯世芳,闫晓波,王维治,1999  第六届全国神经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

服务热线
18611095289

扫码加微信

Baidu
map